“四全”工作法賦能社區治理提質增效 |
||||
|
||||
|
||||
今年以來,西苑街道蒿泊匯成社區積極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,結合實際,找準發力點,著力構建基層黨建“全面統籌”、為民服務“全面參與”、急難愁盼“全面回應”、供需對接“全面優化”的“四全”工作法,努力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、組織優勢轉化為社區治理優勢。 構建“黨建打造網格、黨員納入網格”的雙重體系,建立健全12個網格黨支部,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引領作用,將社區黨員、離退休黨員、“雙報到”黨員就近納入網格黨組織管理,集聚“紅色力量”,實現“全域有網、網中有格、格中有人、人負其責”。強化網格黨支部觸角功能,以協管員、公益崗、警務室等多方力量為載體,建立網格“有訴即應、有訴即辦”工作機制,聯合解決私搭亂建、詐騙小廣告、流浪漢回家等易反彈問題,持續深化“黨建+紅色網格”治理模式,實現治理網格與黨建網格“雙網”融合。 積極探索社區“五位一體”聯動共建機制,推行組織聯建、機制聯創、工作聯促、培訓聯抓、活動聯辦的“五聯”工作模式,打通服務“隔斷墻”,實現轄區資源統籌利用。聯合“紅色物業”全面提升小區服務管理,發動物業客服人員以“紅色物業管家”身份進駐小區居民群,形成“紅色物業管家+社區固定聯系人”的雙向互動,隨時、隨地掌握群眾訴求,對居民提出的問題進行第一時間接單與解決,已收集居民問題230余件,解決問題210余件,問題化解率達96%。精準對接轄區“雙報到”單位、威海紅帆等公益組織,組織開展“倡樹美德 健康生活”“紅帆領航”“義診進社區”等公益活動26場,不斷點亮服務群眾“紅色地圖”。 社區堅持問題導向,瞄準社區治理難點堵點,將“接訴即辦”與“未訴先辦”并重,發揮“黨建引領+志愿服務”新優勢,改“坐等服務”變“靠前服務”,結對聯創破解社區基層治理難題。完善防汛應急突發事件、重大安全隱患響應機制,建立健全“社區吹哨、部門報道、共解難題”工作機制,形成以社區黨員為骨干,“雙報到”單位、“紅色物業”、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等志愿力量組織的“吹哨報道員”隊伍,解決樓頂碎石砸車、廣場舞擾民、草廈子漏水、污水管道改造等居民急難愁盼重大問題16件,推動基層問題風險處置及時暢通。 隨著社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推進,居民物業訴求、公共需求更加多元化、復雜化,社區矛盾觸點多、燃點低。為了進一步深化協商議事制度,暢通民情反映通道,社區牽頭設立“紅色議事廳”“居民睦鄰點”“銀齡調解室”等議事協商平臺,定期召集離退休老干部、社區“兩委”、居民代表、物業公司召開聯席會議,開展“小區物業問題大盤點”“矛盾糾紛我來解”等行動,融自治于共治。聽取多方意見,收集各類民生訴求建議80余條,有效通過議事制度化解鐵路橋洞亂堆亂放、破損雨水管維修、養雞擾民等民生問題,實現“大事共議、急事共商、實事共辦”,將社區治理工作由“獨角戲”變“大合唱”。 |
||||
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|